3月21日上午,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生命接力手術在同濟醫院上演,1歲4個月的陽陽將摘除患病的肝臟,并將媽媽捐獻出的部分肝臟植入體內,媽媽期待這顆“種子”能在孩子體內發芽,長大。
2020年10月,陽陽在孝感出生,出生后三四天就發現黃疸居高不下,經過檢查,醫生發現孩子患上了膽道閉鎖,而且已經出現了肝硬化的跡象。
武漢同濟醫院小兒外科主任馮杰雄告訴記者,孩子的肝臟已經像一個癩蛤蟆的樣子了,到處都是坑坑洼洼的,而且腹腔里面大量的積水,小孩的體重的五分之一可能都是水。
專家給陽陽的身體進行評估后,建議應該立即給孩子實施肝移植手術。聽了專家的話,陽陽的媽媽立即做出了一個決定。決定要自己捐肝。
媽媽一心想的就是挽救孩子的生命,盡管有家人考慮到捐肝的風險,但陽陽的媽媽依然義無反顧,決定捐肝救子。
小兒外科、肝臟外科、麻醉科多輪討論后,最終決定,用陽陽媽媽19%的肝臟進行親體肝臟移植手術。
3月21日上午,手術正式啟動。盡管母子倆同時接受手術,但醫生對孩子的手術風險更為擔憂。畢竟兒童的肝動脈只有兩毫米左右,必須在顯微鏡下小心完成。主刀醫生馮杰雄介紹,給小孩做手術就像修表一樣,和大人相比,同樣的病,復雜程度和精細程度、手術操作難度都成倍地增加。
“小孩子肝纖維化了以后肝臟功能不好,凝血功能很差,他有一點點創面就很容易出血,如果處理不好就容易休克!
下午2點38分,媽媽結束了肝臟捐獻手術,被轉出了手術室。下午6點半,陽陽的手術也結束了。歷時11個小時,陽陽肝移植手術成功。接下來,陽陽還將面臨免疫排斥關和感染關需要闖過。
·請注意語言文明,尊重網絡道德,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。
·長沙社區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。